11月24日至25日,由韩国陶瓷工程技术研究所(Korea Institute of Ceramic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主办,合肥学院等协办的第16届多功能材料及应用国际会议ICMMA2022(The16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韩国庆尚南道晋州市成功召开。来自中国、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尼、日本、印度等国家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界1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院长胡坤宏等10余名师生在线上参加会议,其中我院胡坤宏院长和胡恩柱老师分别做墙报交流;梁鑫老师和郝玉成老师在分会场分别做线上学术报告。
在会上,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了光电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催化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十余个领域多功能材料的最新中文博彩平台及创新技术。我院青年教师梁鑫别做了题为《Study on key Materials for high specific energy system of lithium-sulfur battery”的口头报告,报告从锂硫电池固有的“穿梭效应”、电子和离子传输缓慢等问题切入,汇报了近年来在电极材料、电解液设计以及界面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锂硫电池体系中各个关键组成部分及关键材料的研究对锂硫电池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为相似电化学体系的开发和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青年教师郝玉成做了题为《Exploration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and Ion-exchange Properties of Uranyl Borophosphates》的口头报告,报告介绍了新型无机硼磷酸基多孔性功能材料的分子构筑,在其微观分子结构中“设计”合成相互穿插的三维孔道,在其孔道中填充可迁移“活性”金属阳离子“模板剂”。这些“活性”的金属阳离子可以对污染水体中的像重金属Pb2+和Cd2+以及重要的放射性核素Sr2+和Ba2+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其中动力学研究表明,其离子交换速率在70℃效果较好,而且反应速率在前10小时较快。该研究成果为无机多孔离子交换材料的探索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此次国际会议有力地促进了我院与国内外多功能材料及应用领域的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提高我院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