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中国关工委成立35周年、省关工委成立40周年。校关工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和省、市《实施意见》,在校党委坚强领导和省、市关工委工作指导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学校重点工作,助力学校改革发展;加强组织队伍建设,打牢工作基础;结合实际守正创新,增强工作实效,努力推动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传承红色基因
1、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开展“五老”骨干参观走访红色基地活动,重温革命历史,感悟伟大精神。
2、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办、国办《意见》和省、市关于加强关工委工作的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政策依据和原则方法。
3、配合市关工委开展“放飞中国梦·传承红基因”、“青少年党史学习月”等重点活动,持续深化传承红色基因工程。广泛开展“四史”教育。继续开展“读懂中国”活动。
二、健全组织队伍,加强机制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4、落实《安徽省教育系统基层“五好”关工委建设行动方案》及2025-2026年实施方案,以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为抓手,完善组织机构,配强工作人员,改善办公条件。
5、落实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程》和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关工委建设的标准要求,适时启动二级学院关工委建设。
6、完善“党抓关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校关工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探索校关工委与离退休党组织、党校协同工作模式。
7、联系鼓励老同志、特别是新退休人员参加关工委工作,建立“五老”数据库。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结构合理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
8、配合省关工委开展的 “新春进千委·奋楫再出发”调研活动,强化“三基”建设。推动市关工委2024年度“三大调研”成果的切实转化。
三、发挥优势专长,丰富工作内容,提升育人成效
9、深化现有工作品牌内涵,打造新的工作品牌。发挥“五老”优势,通过入学教育、专题报告、主题党(团)日、结对共建等方式,加强感恩教育,进行校史教育。
10、继续做好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推动新时代“五老”工作室创建工作。
11、配合参加大学生学风建设调研,开展助学、助困工作。继续做好“四联四定”留守儿童的 “六一慰问”关爱帮扶。着力开展“乡村振兴 关工助力”项目化指导。
12、协助开展基层党建指导。积极参与校史馆、校歌创作、道路命名等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发挥“五老”业务专长,协助开展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督查工作。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13、积极参加关工工作的业务培训,适时开展外出调研。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先进高校关工委优秀经验和典型做法。做好“五老”先进人物的推荐表彰、“五老”骨干的节日慰问。加强关工工作的宣传报道,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