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高先和教授获评全省“2021年度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发布者:先进制造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1-08-20浏览次数:309

818日,全省“2021年度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结果公示完成,我院高先和教授获评全省“2021年度教书育人楷模”称号。本次评选根据教育部部署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年度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工作的通知》精神,旨在经遴选推荐出在教书育人、师德师风等方面均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的教师代表,激发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努力成为“大先生”。

高先和,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数十年如一日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均每年指导学生60余人,培育创新创业项目30项,孵化在校大学生创业企业4个。学生在各种专业大赛中累获国奖12项,省奖66项;高教授本人也多次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奖项,以及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潜心育人三十载 甘为人梯不争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以高尚的格感染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全年无休”是高先和的工作常态。当年,合肥学院电子创新实验室初建,他总是陪伴指导学生到深夜,有时实在太晚,就干脆在办公室里打地铺。第二天早上,同学们依旧能看到他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高先和一贯秉承的执着。每天第一个到实验室后,高老师跟学生们一样吃住在学校,进行数据采集、分析。 2004年,江阔善成为高先和所带第一届创新创业团队成员,现已担任厦门知名企业技术主管的他还常常想起和高老师一起熬夜设计作品的场景。正是高先和的鼓励与支持,让这位曾经的“留级生”重拾了自信,改变了命运。高先和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形成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无论是上课、指导学生参赛,还是开展科学研究、校企协同创新,高先和的兢兢业业与永不言弃,点燃莘莘学子“创新”之火

“离退休还剩下的7年多时间,我想带着学生把创新走到底。” 高先和说,“这辈子最想看见的就是带出来的学生能得到社会认可,为人师者,无非如此。” 他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鼓励和表扬每一个学生小小的进步。“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这是高先和老师培养学生的真实写照。将近三十年如一日的教学工作,让高老师朴实的话语中充满着智慧与从容。



教学科研齐头进 孜孜以求谱新篇

科研和教学是高校教师的“两条腿”,只有均衡发展才会走得稳、走得远。把教学视为生命的高先和老师同样重视科研,他认为科研是大学教师教学的保障。2012年以来,高先和主动对接“中国制造”国家战略,以合肥学院智能感知技术研究所为抓手,为“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开“良方”、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理念供“钥匙”,在产学研合作中,交出一份产教融合的高质量答卷。

过去几年里,高先和老师先后主持申请了“安徽省现代电子控制与检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6)、“安徽省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VRAR)及应用工程实验室”(2017),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科研分工明确、发展潜力深厚的应用型科研团队。其带领科研团队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在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等方面,通过攻坚克难、团队协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有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高老师不仅重视科研,也重视将中文博彩平台传授给学生,更重视将这种中文博彩平台运用到实际中去。其团队与十余家单位协同创新,开展产业化应用研发项目20余项。

这些丰富的科研经历都成为了高老师在课堂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想要搞好教学离不开科研,只有把科研夯实了,教学才能显得更加游刃有余。这种求真务实、注重实践的作风也影响到了学生,让更多的学生都来关注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寸舌、三寸笔、三尺讲台;十载雨、十载风,十年树木。

  将近三十年的教学路漫漫,高先和老师也坚实了一份热爱,完成了一项项科研任务,培养了一批批社会栋梁。这些峥嵘岁月里,高老师始终全身心投入在教学和科研中,全省2021年度教书育人楷模”的称号是一份褒奖,更是一份肯定,荣誉称号的取得充分展示了我院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体现了我院教师不忘初心、谨于学术,德才兼备的优良品质,更有助于加强学院教风学风建设,激励广大师生团结奋斗、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