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合肥学院学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2022-2025年)》的通知
发布人:党务公开  发布时间:2023-06-16   浏览次数:10








院行政〔202344

关于印发《合肥学院学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2022-2025年)》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校直各部门:    

《合肥学院学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2022-2025年)》经学校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合肥学院学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2022-2025年)

合肥学院


合肥学院校长办公室                         2023321日印发

2023320


合肥学院学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2022-2025年)

为贯彻《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皖政办〔202011号)《安徽省支持高校学科建设若干政策》(皖政〔20221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皖政〔202266号)等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高我校学科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对接国家、省市重大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科水平和创新引领能力为目标,以创新平台建设为基础,以高水平学科人才队伍(团队)建设为关键,建立与大院大所、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等联动发展机制,大力推进学科优化和内涵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建设目标

2025年,力争获批3-5个省级高峰培育学科,建成1个以上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省级高峰学科。

三、建设内容

深化应用学科与区域发展对接联动,围绕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重点布局5-7个校级重点学科,每一学科(以一级学科名称或专业学位类别)可遴选1名学科带头人和若干名学科方向带头人。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特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包含学科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和学术交流等。

四、建设措施

(一)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创新人才。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一大批具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心和国际视野的行业精英人才。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比较明显的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在科教融合、产学研结合上形成稳定有效、持续发展的培养模式。

(二)立足发展特色,凝练学科方向。

以服务安徽省和合肥市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为目标,瞄准学科发展前沿,突出行业与地方特色,整合学科优势资源与技术力量,凝练若干相互支撑、相对稳定、特色显著、优势突出的学科方向。根据主体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或设置交叉学科方向,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新方式。

(三)集聚高端人才,组建学科团队。

建立高层次人才长期稳定支持机制,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实施一事一议和一人一策,助力其成长为国家级和行业专业领域优秀人才。

(四)合理配置资源,构建学科平台。

整合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及其它创新力量,完善学校一体化的学科平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在高层次人才引育、协同创新项目、科研平台建设、学位点增列与研究生招生计划等方面,对列入省级高峰(培育)学科建设计划的学科给予倾斜支持。

(五)推进协同创新,提升科研水平。

服务国家和省市创新驱动发展重大需求,组织学科围绕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科技攻关,实行“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市场阅卷”,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推动共建科技成果转化。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研究生处(附件1)。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各二级学院主体责任。

(二)规范遴选程序

1申报:各单位根据学科现状和发展规划,结合遴选条件,填写申报书,经学院审核后上报学科建设办公室。

2审查: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审查申报材料。

3评审:学科建设办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和推荐。

4审议:校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公示5个工作日。

5审批: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校长办公会和党委会审批。

(三)建立考核机制

学科建设在建设周期内实行年度检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评估制度,对照目标任务每年年底提交年度绩效报告。在立项建设的第二年对学科进行中期检查。对不能完成学科建设任务学科,将减少或停拨建设经费,直至取消重点学科资格。结题验收时评定不合格的学科,该学科带头人和方向带头人五年内不得再申报重点学科,同时收回剩余经费。将学科建设成效纳入二级学院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形成推动学科建设的强大合力。

(四)加大支持力度

经费分配标准:校级重点学科(理工)每个150/年,校级重点学科(经管)每个80/年,校级重点学科(人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每个50/年。学科建设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高端、重要或紧缺仪器设备采购,实验条件改善,重大科研计划的资金配套、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等。已获重大项目资助的学科不再支持仪器设备购置。

学校单独设立学科建设专项奖励,获批省级高峰学科,给予学科团队奖励性绩效30万元;获批省级高峰培育学科,给予学科团队奖励性绩效5万元;获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给予授权点团队奖励性绩效5万元。

调动学校整体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等条件下学科方向带头人在职称晋升予以优先支持。

六、附则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原《合肥学院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暂行)》(院行政〔201432号)《合肥学院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遴选与管理办法(暂行)》(院行政〔201433号)和《关于成立合肥学院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院行政〔202137号)同时废止。


附件:1、合肥学院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2、合肥学院重点学科遴选条件和建设目标

3、合肥学院学科带头人遴选条件和任期目标

4、合肥学院学科方向带头人遴选条件和任期目标

附件1

合肥学院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为加强学科建设,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成立合肥学院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长:王其东、吴春梅

副组长:刘建中、陈秀、张思扬

成员:教务处、研究生处、发展规划处、人事处、财务处、科研处、国际交流合作处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学校中长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对学科设置、建设、调整等方面重大问题进行审议;

2、审议学科建设有关的章程、制度,为实现学科建设总体目标提供制度保证;

3、部署推进教育部、安徽省的相关学科建设与评估的重要工作事项;

4、组织校级重点学科的遴选、审批与考核工作。

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研究生处,研究生处处长任办公室主任,学位与学科建设科具办人员任秘书,职责如下:

1、负责学科的建设、管理、检查工作,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做好学科建设成果的验收;

2、做好学科建设经费的管理工作,提高学科建设经费使用效益;

3、负责组织落实学科建设工作小组日常工作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指导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4、对接学科建设上级主管部门,做好上级主管部门交派的相关工作。

附件2

合肥学院重点学科遴选条件和建设目标

一、遴选条件

13个特色鲜明、相对稳定且有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的成员不少于3人,有关研究方向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前期研究成果。

2学科带头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称,在本学科领域中有一定学术声望,具有较强的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具体遴选条件见附件3)。学科方向带头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体遴选条件见附件4)。

3有一支年龄、知识以及职称结构较合理,且团结协作、学术思想端正的学术队伍,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比例≥40%,能持续不断地开展较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4具有本学科领域开展高水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所需要的设施和资源,具有相关的国家、或省部级、或厅级重点实验室、社科研究基地、工程研究(技术)中心等研究基地或人才培养基地。

5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较高水平的中文博彩平台。近三年,申报学科至少已达到下列学科归属类别要求中的2项,每一项中文博彩平台只登记在一个主要完成人名字下,不得重复计算:

1)人文社科类:①在本学科或相关领域主持过三类(含)以上科研项目6项(不含教育厅科研项目);②获得二类(含)以上科研奖励1项;③出版专著、译著或省级以上规划教材(应为独立编写或有副主编及以上参编身份)1部;④学科组成员年人均二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下同);学科组成员年人均科研经费1.5万元。

2)理工科类:①在本学科或相关领域主持过三类(含)以上科研项目10项(不含教育厅科研项目);②获得二类(含)以上科研奖励2项;③出版专著、译著或省级以上规划教材(应为独立编写或有副主编及以上参编身份)2部;④学科组成员年人均一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学科组成员年人均科研经费3万元。

6申报学科一般应具有较好的专业建设和本科人才培养基础。教学质量高,教学工作成绩明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取得了较丰富的教学成果;有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所培养的人才质量较高,并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

二、建设目标

1、形成稳定的学科团队,统筹谋划团队的发展,引进或培育学科方向带头人,团队成员获得省级及以上人才称号,团队学历、职称结构等持续优化。

2、建设周期内,立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除外)达到博士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或获批省级高峰学科,或至少达到下述学科归属类别要求中的(1)和(2-7)中的两项。中文博彩平台只登记在一个主要完成人名字下,不得重复计算,且以合肥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

人文社科类:(1)主持三类(含)以上科研项目人均1项,其中二类(含)以上科研项目或三类重点项目不少于3项(不含教育厅科研项目);(2)获得二类(含)以上科研奖励1项;(3)出版专著、译著或省级以上规划教材(应为独立编写或有副主编及以上参编身份)2部;(4)学科组成员年人均二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5)学科组成员年人均科研经费8万元;(6)依托学科团队,获批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等;(7)获批新增硕士学位点或省级高峰培育学科。

理工科类:1)主持三类(含)以上科研项目人均1.5项,其中二类(含)以上科研项目不少于5项或一类科研项目不少于2项(不含教育厅科研项目);(2)获得二类(含)以上科研奖励3项;(3)出版专著、译著或省级以上规划教材(应为独立编写或有副主编及以上参编身份)2部;(4)学科组成员年人均一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人均获得发明专利4项;(5)学科组成员年人均科研经费20万元;(6)依托学科团队,获批安徽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等;(7)获批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或省级高峰培育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周期内获批新增硕士学位点或省级高峰培育学科,或满足以下条件中的2项:(1)主持三类(含)以上科研项目人均1项(不含教育厅科研项目);(2)获得二类(含)以上科研奖励1项;(3)出版专著、译著或省级以上规划教材(应为独立编写或有副主编及以上参编身份)1部;(4)学科组成员年人均二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5)学科组成员年人均科研经费5万元。



附件3

合肥学院学科带头人遴选条件和任期目标

一、遴选条件

学科带头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称,在本学科领域中有一定学术声望,具有较强的管理、组织、协调能力。

近三年中文博彩平台须满足下列1-3中的两项条件:

1主持二类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少于1项;或主持三类重大科研项目不少于1项(不含教育厅科研项目),并主持横向科研项目(累计到校经费理工科类不少于80万元,经管不少于50万元,其它人文社科不少于30万元)。

2获一类科研奖励(前10名);或二类科研奖励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或获得4项发明专利(第一完成人);或主持制定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或研究报告获得省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3在中科院二区(含)以上SCI期刊上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3篇以上或在二类以上期刊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4篇以上(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下同);或正式出版与本人研究方向相一致,且本人撰写12万字以上本学科学术著作1部以上,并在中科院二区(含)以上SCI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或在二类以上期刊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3篇以上。

二、任期目标

建设周期内,立项学科完成建设目标,同等视为学科带头人完成任期目标。

附件4

合肥学院学科方向带头人遴选条件和任期目标

一、遴选条件

学科方向带头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近三年中文博彩平台须满足下列1-3中的两项条件:

1主持二类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或主持三类重点科研项目不少于1项(不含教育厅科研项目),并主持横向科研项目(累计到校经费理工科类不少于60万元,经管不少于40万元,其它人文社科不少于20万元)。

2获一类科研奖励;或二类科研奖励一等奖、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第1名)1项以上;或获得3项发明专利(第一完成人);或主持制定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或研究报告获得省市领导批示肯定。

3在中科院二区(含)以上SCI期刊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在二类以上期刊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3篇以上(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下同);或正式出版与本人研究方向一致,且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本学科学术著作1部以上,并在二类以上期刊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1篇以上。

二、任期目标

学科方向带头人满足下列条件中的2项,且以合肥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

1主持二类(含)以上科研项目不少于1项;或主持三类科研项目不少于1项(不含教育厅科研项目),并主持横向科研项目(累计到校经费工科类不少于80万元,理科、经管不少于50万元,其它人文社科不少于30万元)。

2获一类科研奖励;或二类科研奖励一等奖、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第1名)1项以上;或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完成人);或主持制定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或研究报告获得省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3在中科院二区(含)以上SCI期刊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3篇以上或在二类以上期刊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6篇以上;或正式出版与本人研究方向一致,且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本学科学术著作1部以上,并在二类以上期刊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2篇以上。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