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注心血,培养双创之花 ——记城建学院梁子君老师
|
发布时间:2024-06-25 浏览次数:10 |
近几年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不断地冲上大学校园热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团队开始了解并参加比赛,学校也极其重视,大量优秀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也随之加入学生团队,为其取得优秀的名次及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帮助,赌博平台城建学院梁子君老师就是一名“双创”优秀指导教师。他和他的学生团队在参加往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以及“挑战杯”中获得了优秀成果。 梁子君,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安徽省智能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交通设计、交通大数据、交通控制和智能交通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梁子君老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所指导的团队都是由其学生构成,主要是两个专业的学生,一个是交通工程专业,另一个是智能交通专业。交通工程专业是2012年申报成立的老牌专业,而智能交通专业则是在2021年申报成立的全国首个拥有此专业的高校。学生会通过教学课堂中通过老师们在课堂上分享一些实际工程项目案例,对它们产生兴趣,在课后主动与老师展开进一步的交流。梁老师通过这种方式挖掘一些有潜力、有信心、有兴趣的学生创建团队。“我们是实实在在地在做课题,实实在在在深入研究,不是做虚的,就是真题真做,强调把课堂讲的内容与后期学生的兴趣结合在一起去做科研课题。” 学生在不断地研究探索中成长,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个实际的产品能够被研发出来。在持续的研发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困难,不过学生团队能够攻坚克难、不断成长。“在我们的产品最终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我们也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鼓励,这为我们的团队增强了信心。学生们也会不断加入并展开更多课题研究,做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好的项目产品,更好地服务社会。” (梁子君老师展示其带领团队所获专利项目) 梁老师所带领的“智能交通产学研育人团队”连续五年获得安徽省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二等奖,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国家级金银铜奖,团队的其他成绩主要有第九、第十届大、小“挑战杯”省级、国家级奖项,也和很多的企业进行合作,研发出了很多的产品,他的团队一届接一届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等多个比赛,并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同时也在一些课题的深入研发开展中完成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也引来了多家企业的合作,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实际产品的研发并投入市场,服务社会。 在梁子君老师与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他们自主研发了一项产品——城乡公交电站牌,这也是今年他们团队为参加第十一届“挑战杯”的一个主要项目。梁老师是社区交通,数据交通,城乡交通这些优质服务的倡导者。如今,城乡公交电站牌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梁老师强调把学生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通过真题真做科研项目去服务社会。每年的暑假寒假,都会有大批学生到实验室来开展课题的研究,他们在研究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经验,研发出了许多实际的科研产品、中文博彩平台,这也为团队参加比赛提供了帮助。 (梁老师展示其团队科研产品——城乡公交电站牌) (梁子君老师团队成员合照) (梁子君老师团队获奖证书) 梁老师认为,团队要想成功必须做到这些。首先,学生与老师应进行双向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拿出一些实际项目案例,与学生进行交流,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项目课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规划,能够为这个社会提供服务,产生实际的效果。其次,团队要领悟坚持的重要性。比赛确实能够帮助学生成才。通过参加比赛,学生们各方面都能得到极大地提升。想要成功都需要经历不断地努力。只有不断地坚持,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问题,才能真正地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最终担当大任,造福社会。 梁子君老师认为,学生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等有关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比赛、活动,首先要选择好一个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课题,并围绕自己所选的课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研发。在寻求老师帮助的过程中,学生仍要保持主体地位,完成和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课题的意义,探索课题的社会实际价值。只有关注学生的发展规划,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发挥出学生团队的力量,得到更好地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采访记者:宋弘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