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时代使命学科竞赛项目 ——记教育学院21级应用心理学房茜同学
发布时间:2024-05-17   浏览次数:10

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经过辛勤耕耘和团队不懈努力,我们小组项目弘扬红色精神,践行时代使命——基于推拉理论对独山镇红色旅游行为意向调研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中荣获省级二等奖。这支团队汇聚了21级应用心理学班的房茜、杜馨雨、李雪莹、戴政莲、曾欣雨、吴子焌、周雨荷以及21级土木班的彭偶然。我们以扎实的心理测量、心理统计及SPSS软件应用知识为基石,在指导老师赵西的指导下,怀揣着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挑战自我潜能的渴望,踏上了这次充满创新与挑战的旅程。

       我们团队深入实地,进行详尽的调研,以独特的视角探寻红色旅游行为意向的奥秘,力求揭示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团队成员都充分发挥了个人智慧,积极听取指导老师、项目负责人和小组成员的建议,共同为项目的成功贡献力量。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不断推动着项目向前发展。

       而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学班的学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为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小组成员房茜、杜馨雨、李雪莹、戴政莲、曾欣雨、吴子焌、周雨荷共同确定了项目主题和实施计划,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实地调研阶段,小组成员杜馨雨、李雪莹、戴政莲负责安排调研地点和住宿等具体事宜,确保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他们精心策划,细致入微,为调研工作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而负责人房茜和小组成员周雨荷更是运用学科知识,基于推拉理论精心编写了问卷——红色旅游动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这份问卷不仅设计合理,而且针对性强,为我们收集到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在数据收集完成后,房茜同学对数据进行了深入的数理统计分析,挖掘出红色旅游行为意向的内在规律。她的分析不仅准确,而且深入,为我们揭示了红色旅游行为意向的深层次原因。同时,房茜同学还根据实地调研收集到的资料剪辑了参赛视频。这部视频不仅画面精美,而且内容充实,生动展现了我们的调研过程和成果。最后,在项目报告的撰写和修改阶段,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报告的撰写工作。他们对报告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力求使报告更加准确、完善。

       可以说,心理学班的学生在项目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团队协作能力和执行力都为项目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正是有了他们的加入,我们的项目才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们的项目创新点在于将心理学知识与红色旅游相结合,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深入探讨了红色旅游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这一创新不仅丰富了红色旅游的研究内容,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点,为学术界和实践界贡献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通过此次“挑战杯”比赛的洗礼,我们收获颇丰,不仅在知识层面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更在实践经验上获得了宝贵的积累。我们深刻认识到,在筹备项目之初,对自身优势进行深入分析至关重要。我们不应脱离实际能力去空想,更不能好高骛远,而应立足于已掌握的学科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项目主题和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也体会到鲜明的特色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千篇一律的主题和内容即便再出色,也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我们深入挖掘独特视角,力求在项目中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亮点。

       团队成员的选择同样不容忽视。一个优秀的团队如同添翼之虎,能够激发每个成员的潜能,共同为项目的成功贡献力量。如果团队分工不明确,或者成员态度消极,项目将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果。

       此外,实地调研的价值更是无法用言语来衡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尽可能地进行了实地调研,这不仅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让我们在亲身体验中收获了远比一篇文章多得多的知识和感悟。

       在比赛中,我领悟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自信的力量无穷无尽。我们每个人都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得多,只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就能够超越自我,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份信心不仅来自我们自身的实力和努力,更来自内心深处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当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时,就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因此,无论面对何种挑战和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自信,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之,此次“挑战杯”比赛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努力和积累。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秉持这种务实创新的精神,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