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头版头条:高校暑期增设小学期 解学生实践不足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2-07-25浏览次数:550

     (本报记者 张仲磊 实习生 钱 宇  通讯员 汪文忠)日前,合肥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2010级的三十多名学生到合肥市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八周至九周的暑期实习。利用暑期开设小学期安排二年级、三年级学生进行实践实训,是该校自2007年以来形成的一项传统。今年,该校14个系40多个专业的3000多人全部参与了小学期实践。
  “不开设一个小学期,学生根本没多少实践的机会,这违背学校的培养宗旨”。合肥学院教务处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管理科科长孙芹英告诉记者,所谓的小学期,是在传统的一学年两个学期中增加一个每年7月至8月的暑期学期,作为实践教学的学期,让学生深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以专业实习实训、技能提升、产学研合作教学等项目为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培养职业素养,提升实践能力。
  据介绍,一学年两学期制是根据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和实际办学需要制定出来的,虽经实践检验并沿袭多年,但在现代教学环境下,弊端日益明显,如课程节奏慢,教学科研效率低,辅修和双学位制难以有效推行,使得优质教育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暑期开设小学期,主要是解决传统二学期制难以实现的实践环节问题”。孙芹英介绍,传统的学期制给学生的实践实训的时间非常少。由于过去的大学注重理论,且大多由师范院校升格的,所以给学生的实践的机会往往只是在四年级。随着高校逐渐向应用型转变,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最显著的一点便是增加学生实践的时间。此外,在二年级便让学生开始实践,更有利于他们掌握专业知识,认清未来的发展方向。
  安徽科技学院教务处副处长俞浩表示,一方面,学生的实习时间过短,有些企业单位不愿意接收短期的实习生,学生也很难在短时间里学到知识,实际效果很不理想;另一方面,注重实践特色的小学期可以弥补正常学期教学的缺漏和不足。“打个比方,如学习银行业务的学生需要练习点钞,但平时在课堂上根本没法安排,但小学期则非常合适。”安徽科技学院在去年开设了小学期,以实践来弥补正常学期教学的缺漏和不足。